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静脉血浆真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胃大棘切除、胃空肠吻合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人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因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所致的器质性低血糖症;

某些人在持续剧烈运动时(如长跑),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功能性低血糖症,常见于中年女性,体形较胖,受精神刺激后或餐后2~3小时发作,病情较轻,在进食后即可恢复或自行缓解。器质件低血糖症多发生于半夜或早晨,病情较重,血糖在发作时常低于2.8mmol/l,可发生瘫样抽搐、幻觉、狂躁、甚至昏迷。

在发作期病情较轻者,可给予糖类饮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病情重者,可采取静脉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舒脉滴注。对功能性低血糖症,主要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止精神刺激,并要使病人掌握发病规律,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对因胃大都切法术后引起的.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较干的饮食。对器质性低血糖症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胰岛素臻应予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胰岛B细胞瘤,可试用链脲酶素;因严重肝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肝病;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可给予激素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