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中的小朋友会不会有挑食的习惯呢?董氏基金会营养组主任许惠玉指出,许多慢性疾病与饮食行为有关,两岁到五岁是儿童形成食物口味偏好的关键期,儿童透过接触食物的机会与次数,发展出对食物的喜好、判断,进而养成延续终生的饮食习惯。

根据董氏基金会和内政部儿童局发表的“托儿所餐点营养品质现况调查”报告发现,全台二十县市托儿所大约有四成的比例,一周供应五次以高油、高糖、高盐的点心,长期而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表现,大家应该关切孩子在幼稚园、托儿所究竟吃了什么。

据了解,二十个县市共七百四十二家托儿所供应的餐点,多半为红茶、奶茶、甜甜圈、方块酥、养乐多、薯条、沙其玛、甜甜圈、夹心饼干等,这些点心含油脂与糖所提供的热量,超过百分之四十以上,有些盐的含量也不少。

许惠玉表示,儿童肥胖与慢性病发生年龄逐年下降;根据最新国民营养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的蔬菜摄取量明显偏低,许多儿童不吃水果,不过对饼干、冰淇淋、汽水饮料和糖果却来者不拒,他们宁愿喝汽水也不愿喝乳制品,宁可吃洋芋片却不肯吃绿色蔬菜。

许惠玉进一步表示,研究发现国小学童的饮食习惯与学习能力有关,不喜欢营养性食品,如蔬果类、奶类、蛋豆类等食物,或喜欢高糖高油的空卡食品,如油炸食品、速食面、甜的饮料、冰品、糖果点心与零食等食物,有两项偏好之组合型态者,学习能力不良的现象,约为对照组的二点八至四点八倍左右,家长应该关心小朋友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