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预备教会四十六周年堂庆,为想了解教会历史更多,于是上网查资料。发现网上维基百科竟记载了万善堂的一段历史,那记载可补充了我们教会网页里关于早期万善堂历史的一点空白。
按维基百科介绍:“万善堂原隶属中华基督教会,为最早来华的西方差会伦敦会在广州所开辟的两座教堂之一(另一座为惠爱堂)。惠爱堂之教友多为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万善堂则为一间穷教会,其教友多为店员、工人、手工业者、小商小贩。招观海牧师生前常戏称万善堂为平民堂,呼主持牧师为平民牧师。教会最初在上西关万善里租赁平房开设福音堂。1920年代初购买芦荻西50号地藏庵废址,兴建芦荻巷礼拜堂,1926年建成,风格中西合璧,融合有巴洛克风格…”
按人民网2015年03月04日报导:“…1939年万善堂实现自养。1959年,广州各礼拜堂实行联合礼拜,中华基督教会万善堂并入锡安堂。原堂先后做过芦荻西小学、制衣厂、宿舍等用。2000年原堂开始空置,年久失修,到2011年在暴雨中倒塌….”
倒塌后的万善堂址如下图:
教会四十六周年堂庆、我又好奇,想查查圣经里有出现过四十六这数字吗!只有一次,约翰福音2章20节:“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这是耶稣在圣殿里赶出卖牛、羊、鸽子,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后,和犹太人的对话。
圣殿对犹太人非常重要,甚至耶稣的门徒也为圣殿自豪,在马太福音24章1节“耶稣出了圣殿,正走的时候,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他(耶稣)看。”但主后70年,圣殿就被毁了。实体的圣殿并不重要,被谁建立才重要。用四十六年兴建的实体圣殿,今天消失了;同样,曾经立在万善里里的万善堂如今也变乱石一堆。但只要教会是建立在基督的真理上,即使离开万善里,远至香港的柴湾,万善堂仍在。
今天,在先贤的根基上,柴万继续发展。但我们要思想,教会如何在不停变化的时代里承传下去。邀请弟兄姊妹出席5月19日晚和5月20日中午的堂庆分享会,为教会发展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