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印度政府倾向反对生产基因改造作物,在2001年反基改的**活动声浪之下,印度禁止基改茄子商业化种植。此外地方政府也拥有“禁止基改作物田间试验”的权力,迫使科学家不得不暂停基改作物在田间的试验。

然而2014年开始,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投入大量资源在农业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八个地方政府(邦)决定允许开放基改作物的田间试验。根据Nature杂志所搜集到的资料,目前已经进行田间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包含水稻、棉花、玉米、油菜、茄子以及鹰嘴豆。

印度政府对于基改作物开放的态度,不只提振印度科学家的研究热忱,同时也受到国际的关注。由于基改作物能提升产量,这是印度政府对基改作物限制从宽的原因之一。

英国萨赛克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农业社会经济学家认为:“印度代表开发中国家对于基改作物的态度,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曾担任前印度科学中心主任Padmanaban表示,基改作物可以抵抗病虫害或干旱,甚至能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有高产量,所以印度应该要对基改作物抱持支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环境人类学家也担心,若开放种植基改作物,印度的粮食生产可能会高度依赖由大型公司所垄断的昂贵基改种子。

反基改与否的讨论早在2010年就进入白热化阶段,印度农民和反对基改的团体发起一场大型的**活动,成功使印度政府禁止田间种植基改茄子。

虽然印度政府开始开放基改作物的种植,但并非全面性开放,仍有超过20个以上的邦禁止种植基改作物。而经过去年三月到七月间(2014.03~2014.07)基因工程评估委员会(GEAC)的评估结果,印度中央政府决定开放80处可种植基改作物;但地方政府仍有权力决定当地开放与否,因此部分被列为可种植基改作物的区域,实际上并没有种植基改作物。

而这样的规定阻碍了印度大学和公家研究单位对于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因为研究人员无法在印度国内将研究成果进行田间试验。然而对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则并没有影响,这些公司虽然也无法于印度进行田间试验,但可于其他国家继续种植基改作物。

印度德里大学研究转基因油菜的遗传学家Pradhan说,他的团队在2002年就拥有油菜的转基因技术,但在两年后才能到田间进行试验,而这两年的空窗期势必影响这项技术的商业化。

农艺学家希望能有更快的进展,在二月时(2015.02)他们要求印度总理申请解除有关基改作物的种种限制,并批准科学家进行基改作物的田间试验。

而反基改的积极分子和非政府组织则认为,印度政府应该对基改作物保持警惕,人民也应该注意这些基改作物是否对人体及环境有害,而政府的监管机构又是否与科技公司有利益冲突,以及监管机构是否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以严密监测田间的状况。

对于基改作物的议题,两派的共识为:政府必须立定严格的生物技术相关法规。虽然印度政府曾在2013年提出规范基改作物的法案,但国会并未表决通过。印度政府的生物科技顾问认为,这项法案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修改才有机会通过。

尽管比邻于印度的孟加拉已于去年(2014)同意基改茄子进行商业化栽种,但印度政府对于基改作物的商业化的态度仍持保留态度。

印度政府似乎不愿意公开推行基改作物的利弊讨论结果,也不愿意公开基改作物在田间试验的详细规范。在印度官方网站上,原本公布的田间试验规范已经被撤下,而当局则不愿对Nature杂志提供相关讯息。

另外,印度政府仍认为绿色和平组织旗下的银行,进行非法交易。冻结了该银行的账号,这举动遭受抨击,外界推测,可能与绿色和平组织大力反对基改作物而影响了印度的发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