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共艺术”概念本身而言“公共”与“艺术”竟然是自相矛盾的我想初步称之为“公共艺术悖论”。回到生活美学回到民众当中就可以突破这个悖论。从“生活美学”来定位公共艺术这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的理论视野它关系到具有“中国性”的视觉理论的建构。任何成功的公共艺术都是需要具有“土著性”的也就是需要从当地的文化的“风土”当中自然地生长出来。

一件公共艺术品的成功究竟是由公众所决定的还是由艺术家自我决定的呢?答案显然在于要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交互作用。与社区实现了全面交流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公共交流艺术。

公共艺术无论是参与物化建构还是人与人交流都是要建构一种“文化化”的“审美场”。中西方公共艺术界都在试图介入大小城市与乡村地域的生活并关注其中的日常生活与历史脉络从而提升各国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