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宇宙是趋于无序的,维持有序与稳定需要能量投入,这一点决定了人的懒惰本性。
面对未知事物时,需要去接触、认识、学习和理解,凡此活动皆与人的懒惰本性相冲突,这就构成了人在面对未知时的恐惧本性。
所以,我们心里都有一种不愿改变、安于现状的意识,这是人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恐惧本性的表现,即人的懒惰表现。
最终,狡猾的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懒惰归结为没有经验、事情太困难等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辩护和开脱,这便是我们的恐惧表现。
周五晚,晚晴作业完成得早,颖妹带她去九洲城玩。我下班之后骑车去找她们,大概8点半左右到九洲城。颖妹说要给晚晴买一双凉鞋,上去买了之后在“大铁球”那里和晚晴玩了一会儿捉迷藏,然后骑车回家。
颖妹要载晚晴,我也要,晚晴想了一个办法叫我们猜拳,结果我赢了。
她们都吃了饭,我还没吃,但也不是特别饿。颖妹在家里煮了粥,不过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我想去好嗨串喝酒。
路过转角的小公园,有人在跳广场舞,晚晴照例要去“跳舞”,而我,拿到酒杯的欲望渐浓。我就对晚晴说“那你去我们先走了”,晚晴答了一句“好”,就头也不回地下车跑过去了。
我就独自骑车到前面等,心里开始不快。颖妹去叫晚晴,可能是晚晴坚持玩儿,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后,她们才过来。
晚晴跑过来还要坐我的车,我说“去让你妈带,我要去吃饭”,语气比较生硬,说完我就又先骑到了小路口,她们跟上后我叫她们先回家,我自己去吃饭。颖妹抓着我的车子,坚持要么回家吃,要么她们跟我一起去,晚晴则下了车,表情冷静,语气坚决地说:“走,妈妈,我们走!”颖妹问去哪,她说:“回家呀,爸爸让我们先回的!”算是对我刚才行为的回击吧。
“珍惜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似乎强调的都是时间!
去除“时间”,只强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认真,专注,做进去,才是根本!不管它是做一天、一年,还是十年,一百年!
“在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被隐藏和埋葬。我们会把一切被压抑的,自动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无察觉。” 所以,观察外界并洞察自己的感觉,是剖析和理解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
人之所以“易怒”,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未来(下一秒也是未来)只做了一种可能的预设,因此就很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这也是思维闭塞、不够开放的一个表现。
人是感情动物,越是强烈的情绪,越容易干扰我们有限的理性。
唯有那种广博的,超脱的,悲悯的爱,才能让我们得出可能最接近“正确”的答案,从而采取可能最不会后悔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