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洲商业协会(AEB)统计的数据,2019年俄罗斯市场的狭义乘用车销售总量为176万辆,这个体量仅相当于国内市场的6.8%。别看俄罗斯的新车体量不大,但俄罗斯人并不缺车。如果按照2019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看,俄罗斯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为373辆,而中国的数据为173辆。
但俄罗斯市场存在两面性,从不利的方面来看,俄罗斯市场的新车规模体量较小,且二手车市场相当成熟;而有利的方面来看,俄罗斯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主流品牌有三个:拉达、现代和起亚,而后两者如今在国内市场已无法与自主品牌相提并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品牌非常看重俄罗斯市场。从十几年前,力帆、众泰、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都陆续走进了俄罗斯市场。2019年6月,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启用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首次以海外建厂的形式迈出国门。长城走出去,也使得国内诸多媒体第一次有机会仔细审视俄罗斯汽车市场。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做出海外发展的战略决定并不简单。但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言:“自主品牌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而俄罗斯就是中国品牌以正规军姿态面向海外市场的第一站。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汽车报》记者在俄罗斯走访多个城市,试图从第一视角观察俄罗斯车市的实际情况,了解中国品牌在俄的发展情况。
虽然俄罗斯一年的乘用车销量不到200万辆,但事实上,由于俄罗斯既没有对汽车报废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像中国一样严格的车辆年审制度,所以在这里无论你看见一辆多么破败不堪的车停在路边或行驶在公路上都不足为奇——不论是在远东区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还是在圣彼得堡这样的一线城市。
路上随处可见的“破车”
其实,这与俄罗斯民众的收入水平不高有关。
“圣彼得堡居民的月收入大概在2万~5万卢布(按2020年2月16日汇率,下同,折合人民币2200~5501元)之间。事实上,5万卢布已经是非常好的薪资水平了。大多数人的收入可能在4万卢布(折合人民币4400元)左右。” 在Bikeland摩托车用品店工作的当地人Vova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