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在星期日,4月22日的夜间去世了。有一段时期学人常收看《一袋女王》,而时不时就会在节目上看到刘真,对她的银幕形象很好。 有看到三为命理师对于刘真的状态的言论。有两位命理师的比较有遭受到网友认为是在“消费”刘真的不幸。以前学人在上生命灵数和子平八字的课程时,老师们也常用名人的命盘来做评论,因为名人的动态和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份比较容易的查证。这样的研究学习不算做“消费”,因为这些都是在事后,而且好坏都有在论。所以这“消费”的定义为何?大致上指的就是命理师在当事人的不幸状况的当下做出言论为了凸显自己算命算得神准。 命理师的行业可能在台湾的环境里竞争性很高,为了博出位才得“消费”别人的不幸。如果要讨论这样的“消费”是否道德的话,这就和一般商业上的宣传广告故意唱衰竞争品牌类似。那这样的“消费”是否会有不好的果报?这些命理师一定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讲实在话的,所以一定认为自己不会有不好的果报。其实如果从老派的华人角度来看的话,命理属于九流百艺的一种,所以以前算命的也被归类为“跑江湖”的一项。说穿了,就是搞搞点噱头来混口饭吃。 学人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不可忘了人性。但这也只是一种自我的提醒,因为“江湖”之大,除了“消费”他人,其实还是有很多游走在道德灰色地带的赚钱手段。 刘真的骤然逝世是在这新冠肺炎疫病众多新闻当中的另一种警觉。无论手术风险多小,在人身上开个刀还真的未必就是件小事。除了对于她的遗爱的惋惜外,对于局外人的大众,我们能学习的就是爱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