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定义很简单,不多表,但是计算Better-Worse系数却很难,实际实践的成本很高。

但是这个模型让我继续明晰了产品运营本质。

产品运营就是解决问题的,问题来自于客户需求,即所有的方案都离不开用户。

具有反向属性的需求不多说了,如果一个需求是无差异属性,那就没必要寄予较大的期望。

如何证明一个需求是无差异属性的,答案很简单,只要不是“A:魅力属性”和“O:期望属性”的话,就是“I:无差异属性”

由上可知,只要当“如果产品具备功能,您的评价”不是“我很喜欢”的时候,这个需求就是无差异属性的。

所以下次老板提需求的时候,用调研结果说服他。

说服老板,除了用最直观的调研结果,还可以通过计算Better-Worse系数,分到坐标系里判断。

通过对于功能属性归类的百分比,计算出Better-Worse系数,表示某功能可以增加满意或者消除很不喜欢的影响程度。

Better,可以被解读为增加后的满意系数。越大表示增加该功能,用户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效果越强; Worse,可以被解读为除后的不满意系数。越大表示取消该功能,用户不满意度下降的影响越大。

第一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高,worse系数绝对值也很高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属性,称之为是期望属性,即表示产品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就会降低,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属性,应尽力去满足用户的期望型需求。

第二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高,worse系数绝对值低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属性,称之为是魅力属性,即表示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会有很大提升;

第三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低,worse系数绝对值也低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属性,称之为是无差异属性,即无论提供或不提供这些功能,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这些功能点是用户并不在意的功能。

第四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低,worse系数绝对值高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属性,称之为是必备属性,即表示当产品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说明落入此象限的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这些需求是用户认为我们有义务做到的事情。

No.11 依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如何在产品的引入期做好产品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