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模块是将芯片、存储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到一条线路板上,并提供各种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各种终端借助无线模块就能进行通讯或定位。根据其功能,无线模块分为“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相对地,并非所有的物联网终端都要求具有定位功能,因此通信模块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通讯模块包括蜂窝类通信模块(2G/3G/4G/5G/NB-IoT等)和非蜂窝类通信模块(WiFi/蓝牙/LoRa等),蜂窝通信模组年出货量从千万级提升至亿级;定位模组主要是GNSS模组,包括GPS模组、模组等。

无线电通讯模块能使各种终端设备实现信息的联网传输。它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底层硬件环节。

无线电模块上**业主要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定位芯片、电容和电阻等原材料的生产行业,标准化程度较高。通信芯片是以基带芯片为核心,占材料成本的50%左右,技术壁垒较高。

无线模块下游通常是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或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一般来说,需要联网或定位的大部分物联网设备需要使用无线模块。每个下游的细分应用领域,往往是极其分散的,往往通过中间的经销环节流向各个领域,模块供应商采购上游材料,自己负责设计和销售,生产外包给第三方加工厂。

具有技术门槛和顾客门槛的无线模组,标准化、定制化的特点决定了上游芯片厂商涉足太深不经济,下游客户自主研发有难度,具体表现在:

由于无线模组具有定制化的特点,需要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要求,例如,车载预装模组需要满足汽车行业的特殊规范和标准(如ACE/SAE等);

用户已经不满足于通信模块只具备联网功能,还需要融合感知、前端数据处理能力等复合功能,甚至要将iot wifi module系统、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功能与GNSS整合在一起。

为了能够联网或定位功能,物联网终端通常需要一个无线模块。一般说来,物联网每增加一个连接数量,就需要增加1-2个无线模块;基于第三方数据和行业调查,中性预测: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量将比2016年增长317%,达到35亿,这将支撑无线模组出货。

无线模组出货量最大的是手机通信模块,其次是定位模块和蜂窝通信模块。从弹性角度看,未来蜂窝模组的增长速度将是最快的,国内年出货量也从千万级上升到亿级,预计2017年我国蜂窝模组市场将达到99亿元,较2016年增长94%;根据ABI预测,全球蜂窝模组出货量将达3.65亿美元。

智能家居的普及,无线模块的需求也将呈现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