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是一件正义的事吗?

随着大众对盛世美颜的追崇,“颜值即正义”的现象十分常见:

颜值低的人犯点小错就会备受谴责,而颜值高的人则有点小理由就能被轻易原谅。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大家往往喜欢依托第一印象:以穿着打扮来推测他人的身份地位,以初遇时的言行举止来评判他人的才华品格。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

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主观心理臆测!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要么全都肯定,要么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我们在看上图的时候,第一眼只能看到一个老妇人,

但是把手机180度旋转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尽量避免按照预想给人贴标签。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等。

认识他人,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深层次了解对方的心理、行为。

对某人一开始有不好的印象,之后但凡发生什么事,都容易去捕捉对方的不足,再次印证之前那个不好的印象,不断循环。

晕轮效应也有它的威力!

当今信息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确实需要快速的捕捉信息和下定论,晕轮效应的出现有一定道理。

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应聘”,我们应该注重衣着打扮,谈吐得体,突显特色,放大优势。

但是无论如何,为人正直,诚信待人,这些才是成功的本质条件。

学会了这个小知识以后!当我们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

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