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三座巨大的山脉横亘天地之间,冰川储量丰富,林海绵延千里,构建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

近年来,自治区坚决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两山”理念,已化作天山南北的生动实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疆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正接受自然界越来越多的回馈。2500万各族群众,正在绿水青山中脱贫致富,踏着坚实步伐迈向全面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塔里木河流域的1200万各族群众,对这句话体会最深。历经20多年生态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河流域生态环境向好趋势进一步加大,让人们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

天蓝地绿水清,必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腾挪空间。因而,绿水青山,是地面上可见的宝藏。

曾经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制约塔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库木塔格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分别从两边推进360公里,塔河下游的绿色生态走廊岌岌可危。

2001年,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职工周强离开了位于塔河下游的家,开始了10年之久的漂泊生活。“当时的生态环境,已经不适合我们生产生活。”周强说。

源源不断的生态水输入让塔河发生了变化,312国道沿线的生态走廊重新焕发生机。2011年,周强重返家乡,利用现代手段种植棉花,生活蒸蒸日上。离他300公里外,若羌县的优质红枣经由312国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以林果业为重要手段,若羌县绿波荡漾的同时,也成为新疆人均收入最高的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