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现代养殖高效、优质、安全做贡献。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掌握养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16学时。
该课程主要讲授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新品种(系)和配套系培育技术、动物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技术,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生殖生理现象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繁殖领域中的应用等。
2、《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
该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和加工工艺学等多门学科。它主要以养殖动物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养殖动物对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生理、生化和营养需要等营养理论知识,同时综合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的加工与质量管理等饲养相关技术。通过学习,了解营养与饲养技术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该课程主要讲授近年来国内外畜禽养殖领域的最新案例,以产业化的脉络讲述本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以产业化的思维掌握行业发展规律;深入剖析案例背后影响事件进程的技术、政策、市场、人力等相关原因,培养学生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力和掌控能力。
4、《现代牧业经济与管理》
该课程主要讲述现代牧业生产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技术,涉及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安全卫生、劳动力投入和环保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学技术,深入分析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价格形成机制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实现畜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管理技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畜牧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内涵,并能将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实际生产中。
(1)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2)由各学科负责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并公开进行。考核小组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
(3)考核小组通过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结合审阅材料等全面了解研究生综合能力,评议后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针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明显的生产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较为全面地掌握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养殖方法和关键技术手段解决养殖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必须是基于一定工作量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综述性论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应在1学年左右。
论文工作应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课题,学位论文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
实践目的:培养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场所: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
实践时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考核要求: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末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实践研究期间,每学期进行综合表现考核1次,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取得学籍满二年不足三年者,还需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