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点出,AI、半导体、通讯、资安,每一项都是引领下世代科技前进的关键技术,期待台湾产业能抢先布局,赢在2030。
工研院“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为台湾勾勒出未来10年,“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三大应用领域的美好愿景,而在各式应用背后,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支撑应用领域的共通技术,透过共通技术的深入钻研,所有应用才能扎实落地,开花结果。
全球科技大约每10年为一个进展历程,2011到2020年,行动上网、云端运算等技术已大幅翻转人类生活面貌,如今我们站在新一个10年的开端,不免好奇到了2030年,会有哪些新兴科技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而台湾产业可以站在哪些既有利基上发展这些新技术,在未来仍维持竞争力?
作为台湾产业科技的先行者,工研院长期投入前瞻技术研发,为台湾业者先一步探索新技术的各种可能性。在“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中,除了“智慧生活”、“健康乐活”与“永续环境”相关应用外,同时涵盖了“智慧化共通技术”,为三大领域撑起产业多元的应用。
“‘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是以应用为导向,先想像10年后会有哪些应用场景,再从场景往前推,看需要哪些共通技术,”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举AI人工智能为例,2030的许多场景都应用到AI,但AI基础技术的推进,不是单一应用所能胜任;再如应用遍布各产业的半导体芯片技术,若能将芯片做得更小、更省电、成本更低,将有助于各类应用的创新。“这类资通讯赋能科技(ICT Enabling Technology),很难跟特定应用绑在一起,一旦赋能科技有具体跃进,将会刺激更多新应用的产生,”阙志克说。
换言之,如果“2030策略技术与蓝图”中的“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的应用场景,是产业智慧的再升级,那么“智慧化共通技术”就是推动产业智慧升级的坚实力量,这个力量不独嘉惠于单一产业,更带动每个人的生活。
分析三大应用领域的未来场景,工研院归纳出高效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通讯能力、以及资讯安全的关键共通需求,进而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半导体芯片技术”、“通讯技术”、“资安与云端技术”4项共通技术,根据产业趋势、技术缺口与应用领域发展策略蓝图,分项开展出总计14项共通技术的研发主轴。
“以AI为例,常见三大领域的应用开发者,对于导入AI需要大量训练资料感到困扰,询问是否可能用少一点的训练资料,却能达到相同的训练效果?”阙志克说,这就是应用端向共通基础技术“点菜”,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项下,就包括了“机器学习的超自动化与训练资料最小化”的技术研发。
阙志克表示,工研院“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正处启动阶段,三大应用领域很快会成立研发计划,组建团队投入。这些团队大致可分为2类:一是从应用领域出发,视场域需求寻找新技术;另一种则是从技术面出发,技术研发者观察到三大领域中某一应用,可运用到该团队技术时,也可主动成立计划。透过应用与技术的双向行进,让研发计划的执行更加活络,技术与应用的交流碰撞,也可以擦出更多火花。
为了让应用与技术紧密链接,提升研发成功率,工研院去年即针对“智慧化共通技术”内部征求团队,只要认为自身研发计划与技术策略蓝图的三大应用领域相关,就可以提出申请。目前已初步筛选出11组团队,“让团队研究比对自身研发计划和蓝图的连结性,碰撞出新的可能,”阙志克进一步说明,之后还会从11组团队中筛选5组,提供研发经费,深化技术细节。
“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不只是工研院的目标,也与国家科技发展紧密相连,”阙志克说,除了政府、工研院等研究机构外,民间企业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为此,工研院也会对外说明“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的愿景,引进产业资源,欢迎与2030愿景相符、有一致目标的企业,与工研院携手前行。
AI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半导体则是台湾经济与产业的优势所在,串连万物的通讯技术,以及扫除万物连网风险威胁的资安,每一项都是引领下世代科技前进的关键技术,在工研院“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的擘画下,阙志克期待,产、政、学、研的力量能够紧密结合,让台湾产业抢先布局未来10年的竞争力,赢在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