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组长。

围绕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安全性问题以及在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形式主要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学术刊物上论文他引3000余次,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3篇《Cell》、2篇《Nature》和1篇《Science》。曾为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期刊审稿。

2019年6月10日,《自然》期刊发表了中科院杨辉研究组、四川大学郭帆研究组、SIBS李亦学研究组联合科研成果,首次证明常用的BE3、BE3-hA3A和ABE7.10等单碱基编辑技术存在大量的RNA脱靶,并对三种单碱基编辑工具进行优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脱靶的活性,首次获得三种更高精度的单碱基编辑工具,为单碱基编辑技术进入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