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生“转移视线”的情况,以下笔者试拟出错误例子两则和正确回应技巧如下:
为中一学生安排课外活动,藉以宣扬中国文化。
武术 书法 棋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应该为中一学生安排武术课。由于武术是汉族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为中一学生安排此课外活动的话,他们可以藉学习以肢体、武器互相竞技,锻炼身体各部分,强身健体。而且,因为要学习武术,学生必须从“扎马”开始,如此,活动便可训练学生的耐力,对中一学生有益。
论证未能针对题目焦点:宣扬中国文化。以“强身健体”和“训练耐力”为主调,针对性不足,审题意识薄弱。
正确回应技巧:
例子:有人认为应以电子教科书取代纸本教科书,你同意吗?试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这位同学的看法,我有所保留。因为现今的手提电话也有相同的弊病,现在很多学生也会使用智能电话,而智能电话其实也有很多应用程序,也可以上网,他们上课时也会偷偷使用,以致上课时很难专心,所以我认为这问题不只是改用电子教科书的问题,即使使用纸本教科书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然不少学校已准许学生带智能电话上学,正正基于情况已大有改善。同学的说法恐怕有双重标准之谬误。因此,我认为应以电子教科书取代纸本教科书。
刚才同学尝试指出现今学生学习的通病:指学生会利用智能电话上网,上课时难以专心,只是使用的工具有所不同,以图解释为何应以电子教科书取代纸本教科书。虽然同学的洞察有其合理之处,但我认为此观点未必是本题讨论的重心所在。教育的目标是在优良的教与学环境中让学生有知识与全人的增长,因此讨论应以此作为前提,继而比较电子教科书与纸本教科书何者较能达到以上愿景。对学生而言,使用纸本教科书更有利他们学习的原因是⋯⋯反之,同学刚才提及学校容许学生带智能电话上学,背后可能牵涉安全及便利问题,惟这些考虑可独立成另一讨论议题,与本题讨论重心关系似乎不太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