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澳门全人教育促进会昨发布“澳门学生心理困扰及学习适应”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本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随年级递增愈趋严重。体学生最感困扰为“自我关怀”及“学校生活”。报告建议本澳中小学校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引入成长课程或生命教育课程。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及学习适应问题,澳门全人教育促进会于去年4月至9月期间,邀请了本澳全日制的高小(四、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共22间中小学校参与,成功收集了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2118名学生的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行为困扰随年级递增而愈趋严重,中学生的心理困扰程度明显比小学生严重,并随年级递增而愈趋严重。反映出学生或未能处理在成长阶段中面对的压力和转变。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宜投放更多资源及心理支援,提供情绪辅导及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以面对成长中的困扰和挑战。
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受困扰较女生严重。学生最感困扰的范畴为自我关怀困扰;学习适应力随年级递增而下降;男生的学习适应力较女生低;学生在学习上最难以适应的范畴为“学习方法”。其次为“学习态度”和“身心适应”,这反映学生需要提升学习动机及学习压力管理。教育工作者宜多举办提升学习动机的活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宜积极教导学生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该会建议中小学校因应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引入成长课程或生命教育课程。建议课程涵盖个人成长,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生命、情绪管理和提升自信;家庭生活,包括认识家人和关爱家人;“学校生活”,包括关爱校园、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压力管理、学习技巧、时间管理等范畴。课程应覆盖正确的价值观、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和世界的关系。课程应强调自我反思,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人生后,主动改进自己和积极学习相关技能,达致改善心理困扰和学习适应等问题。报告又建议探讨家长和教师们精神心理健康,包括他们面对的压力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