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将是世界上老龄化最迅速的国家。报告并估计未来3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

新浪财经报导,该报告指出,日本的人口已是负增长,整个亚太地区的人口增速也在放缓,预计到2050年会出现零成长。目前,新加坡和韩国,逾3分之1的人口在50岁以上;日本5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已接近一半。未来30年,老龄化可能使日本年均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人口的数量会逐渐减少,亚洲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数亿人之多。而未来3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16至60岁的劳动人口数量,已较2011年减少约3325万。与之相应的,到2016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较2011年增加4587万人,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

报告称,劳动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意味医疗费用和养老金支出将增加,这将对政府预算带来压力,亦可能降低经济增速。除非国家颁布政策以提高生产率和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报告指出,通过提高妇女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以及推广灵活就业,都将有助于减轻劳动力短缺及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中国也已注意到人口老龄化问题,从2016年起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正是为了因应人口负增长的挑战。专研人口问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今年3月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要想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要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蔡昉表示,中国不只是高技能劳动力缺乏,连普通、非技能劳动者都相当短缺。他认为,要将劳动者留在生产率较高的城市里,必须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并应由社会合理分担户籍改革成本。

不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日前表示,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枯竭,“那是不了解中国”。他指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通过改革将会出现“制度红利”,并且将给中国带来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