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滨藜全株多毛而呈灰白色,值得细加观察。

生长于海滨盐分地之一年生植物。茎平卧地面,分枝,20-100cm长。

叶子两面具银灰白色鳞状毛,菱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叶互生,菱状椭圆形,长2-5cm ,全缘,薄肉质,两面具银灰白色鳞状毛。

花腋生或顶生于茎端成短穗状花序果实为胞果。

花腋生或顶生于茎端成短穗状花序,单性,同株或异株;单被花,雄花有雄蕊 5枚;雌花有2枚苞片。

果为胞果,由花被和2枚宿苞所包。种子为浓褐色或黑色。分布于全球暖带地区。

马氏滨藜由风来授粉,植物体喜欢有阳光且含沙、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等沃土或贫瘠土壤均可生长;植物体对于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土壤容忍度相当大,可以生长在非常碱性和盐分的土壤,所以非常适合生长在海滨地区。但它无法生长在阴凉的地方,对于干燥的土壤也能适应,故可以抵抗干旱。

又名海芙蓉,可浸酒饮用,治风湿,为金门特产之一。一般民间说治风湿的草药---海芙蓉,就有藜科的马氏滨藜、蓝雪科的乌芙蓉、菊科的蕲艾、千屈菜科的水芫花等同俗称为海芙蓉,这些植物俗名近似,但功效却可能差距很大,这也是台湾民间的草药往往被认为不科学的原因之一,因为草药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名异物情形。所以滨藜虽称为海芙蓉,但也得确认是否真是可做药用的,虽然藜科的成员常不具任何毒素,但最好能以科学化的名字-学名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