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是般若智,即菩提,菩提是佛的智德。

“无智亦无得。”无能观的智,所得的理自然亦是空了,能观的智和所得理,都说为无,是因为菩萨修行深般若之时,智照诸法皆空,一切差别知见都放下了,能所双亡,智境一如。

学佛修行进入最高境界时,不但空去能观智的菩提,连所得境的涅槃,亦是空无一物,所谓“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就是这个意境。

一、“一切智”︰声闻缘觉的智慧,能知一切法皆以空为特征。

二、“道种智”︰菩萨的智慧,能知世俗诸法种种差别特征。了知众生种种境况,故此深入社会,普度众生。

三、“一切种智”︰佛陀综合圆通的智慧,真如世俗都圆明,普遍教化众生,断惑证真。

般若真空之理︰“涅槃”是从无所得而得,因清净圆明的般若心中,纤尘不染,了无渣滓,如觉少有所得,就成为般若性空的大障碍。

“以无所得故。”在真空般若境界,一切无所执著,即是没有所得。

前文说明在真空般若境界,放下一切观念。包括︰

真空般若境界下,放下五蕴空、放下十二处空、放下十八界空、放下了诸法;同时也放下了佛陀的教义、放下十二因缘、放下四圣谛、放下大乘的菩提“智”及涅槃“得”,所以一切皆空,无有所得。

主办: 鸣谢: 鸣谢:郑家成先生 赞助本道场网站及弘法活动之部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