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自民国86年实施以来,已迈入第19个年头,回顾整体的服务输送过程与方法,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必须慎重面对及思考:即是我国对性侵害的福利服务架构,为何采用单一社工专业的服务设计?这样的设计会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有别于现有的模式,是否存在着建构另外一种跨专业整合***机制的可能性?

过去在专业助人者工作的领域当中,我们往往不敢强调效能,认为效能不应该与人道关怀相提并论。事实上,有品质的关怀,必须是即时且有效的,服务对象才能深刻地感受到高度关怀的承诺及功能,而即时与有效,就是效能的问题。热情能够兼顾即时,专业能够兼顾有效。没有热情就无法全力以赴,没有专业就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缺一不可。然而,在目前性侵害服务是否具备真正的效能?影响效能的原因来自服务输送者的专业训练及能力能否涵盖所有的服务需求,否则即使耗费心力时间,也无法真正到位?从性侵害事件发生后,从危机处理、社工处遇到创伤治疗,跨专业的合作机制和流程是否顺畅?再者,服务对象是否全面?在现有机制中,当性侵害事件发生时,无论是受害人、加害人或其家庭,皆承受了许多的压力与创伤,其需求却往往被忽略,然而他们却是极需要被帮助的对象!

爰此,本会发展“性侵害受害者支持***方案”及“性侵害儿少行为人辅导服务方案”,希望对于目前性侵害防治服务的困境进行检视,并发展新的服务架构与工作模式 ; 同时针对性侵害受害人、加害人从危机处遇到创伤治疗,能获得有效能的服务外,也冀盼及早对他们的家庭或重要他人提供相关服务,降低性侵害事件对受害者、加害人及其整个家庭所带来的冲击与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