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胜于治疗”是传统智慧,对于心脏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2020年本港因心脏病死亡(大部分属心肌梗塞)的人数有6561人,死亡率较2019年上升6.5%。而曾患心肌梗塞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也会较高。假设有一个方法,可得知每个香港人未来十年出现心血管病变的风险,高风险者立即作出积极预防,肯定有助减少每年因心脏病死亡的数字。
早前,香港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团队,联同政府创新及科技局,以AI人工智能研发出“华人个人化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数”,简称P-CARDIAC。它是一个全新的预测模型,只要输入个人病历,便可精准预测未来十年的心血管病风险,亦可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商议,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类似的预测模型在全球其实有不少,但大多是以针对白种人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对亚洲人未必适用。即使中国国内现有的心血管疾病预测风险模型“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整合了国内多个中心的数据,包括腰围、来自南北方、城乡和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资料,涵盖15个省市共12.7万人,由于当中涵盖香港的数据仍相对较少,未必完全适用于本港。
P-CARDIAC则是针对港人数据而设,可以进行个性化预测,单来说就是“预测及预防”,即及早识别港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介入治疗。
P-CARDIAC则是针对港人数据而设,可以进行个性化预测,包括:考虑个别患者的情况、预测结果会按时间发展而有所调整。简单来说就是“预测及预防”,即及早识别港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介入治疗。若能用于普查,长远目标是可减少本港25%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早逝的个案,对市民健康非常重要。
本港正面对人口老化问题,人口老化势必会导致心脏病个案增加,对未来的社会医疗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本港极需有准确的风险评估工具,为市民评估心脏病风险(包括初次病发及复发),然后根据个别人士的风险评分作出预防。期望P-CARDIAC可发挥最大的作用,为香港人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