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校院的主要任务为培育专业人力资源、创造新颖科学知识及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等,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若能有效运用大专校院人力从事产学合作活动与推广学术研发成果,必有助于我国教育与经济之连动发展,并提升产业实作人才的培育效益,进而达到拟定未来教育方针、带动产业发展等多元化目的。

有鉴于学术能量的管理与扩散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行政院于民国95年10月18日第3011次会议通过“2015年经济发展愿景第一阶段三年冲刺计划(2007-2009年)产业人力套案”,将“加值产学研合作连结创新”列入推动重点之一,藉以活络产、学、研人力资源的流通运用,并提升国家产业创新研发的竞争力。政府为引导上述计划之推动,遂透过评量产学合作的推动成效,来促成校际间之良性互动环境,以引导各校积极发展学校特色并鼓励教师投入产学合作行列。

教育部为大专校院办理产学合作的主管机关,负有规划与监督之责任,为符合当前教育与经济环境之需要,特订定“大专校院产学合作实施办法”,做为大专校院从事产学合作之基本依归,该办法第十条明订:“教育部应将产学合作办理绩效列为学校评鉴项目之一。”因此自民国96年开始,教育部遂委托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以下简称评鉴中心)办理“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评量”,以排名方式公告评量结果,并对评量绩优之校院给予奖励。

评鉴中心现已完成自民国95年至97年之三年度“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评量”工作,第一年起评鉴中心即邀请专家学者提供意见,建立评量构面之基本架构,并借由各校之意见回复,持续精进调查作业的品质。评鉴中心持续三年采用的评量架构如图一所示,依据产学合作活动流程,将评量指标分为资源投入、资源组合、成果产出及成果运用等四个阶段,采用纸本问卷收集36项字段的资料,并且根据评量目的设定评量构面,分为:“争取产学经费与效率”、“产学合作参与广泛程度”与“智权产出成果与应用效益”。

产学合作绩效评量为顾及资料正确性与减轻校方重复填表之负担,评鉴中心在技专校院资料收集方面,部分资料与技专校务基本数据库合作取得;在填表作业方面,采多种方式与各校填表人员沟通,厘清其对资料字段定义的认知,在各校完成填表并经由校长签名确认回复后,评鉴中心依据评量构面的分析原则,统计且公布各体系于各构面的绩效表现。

评鉴中心在执行评量的三年期间,致力于建立与公布产学合作相关定义的资讯,希冀借由举办公开说明会之意见交流、填表期间之填答辅导、回收资料之确认事宜等方式,建立资料正确回收的基础共识,以降低各校资料来源的不稳定性,然而调查过程仍有以下限制因素:

第一、对于填表字段定义的认知差异:由于不同的填答人员对于指标定义的掌握程度不同,尽管评鉴中心事先建立各式填答回复机制,但仍存在无法避免的资料定义之认知差异。

第二、总量调查无法协助资料的正确填写:本评量主要系调查各校总量的资料,希望呈现产学整体相关之基础表现,由于总值无法呈现数据来源与细部资讯,因此难以了解校方对资料定义的认知程度,且无法判断校方填写资料的正确性。

第三、无法了解各校产学活动之间的关连性:产学合作的资源投入、产出及运用间的关连,存在着时间递延的可能性,同时学校为因应整体发展趋势,常见演化出不同的产学合作模式,因此造成总体调查资料无法完整呈现实际的产学合作现况。

第四、据此调整产学合作政策效果有限:整体产学评量结果的目的,在于引导校际间的良性竞争并促进产学能量的有效运用,然而各校的产学能量分布与特色不尽相同,总体评量结果所呈现的资料与分析,在提供各校及政府产学合作政策的拟定与推动上,效果有限。

综括上述说明,为树立具公信力之评量机制,对于指标分析所需的资料来源需求,其正确性之确保应受到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自民国97年起,政府跨部会整合共同推动“产学合作绩效激励及联合审查作业”,借由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评量之数据结果,做为挑选具发展潜力校院的条件之一,其中由教育部所执行的“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激励计划”,拟整合各校内部研发、技转及育成组织等,建立专责、专业之产学合作营运管理机构,借此促进产学研发成果得以能量倍增。

为符合该计划执行标的之管考需要,教育部对学校审查资料的正确性、即时性与关连性之要求更高。由于产学合作运作模式具有关连性与时间延续性,为因应新一代管考机制的需求,教育部另行处理,设计新的填表字段与机制,并于民国98年7月首度执行该项调查作业,以期揭露各校于产学合作之细节全貌,同时做为资料正确性判断、各类活动价值链揭露,与协助产学政策绩效评估之用。

根据学校各类产学合作活动之特性与管理制度,可将其区分为产学合作计划之媒合与执行、研发成果保护、研发成果衍生运用,与创新育成等类别。计划执行团队根据目前各校产学合作行政管理日常作业模式、政府产学合作之政策效益指标、各类产学合作间的关连性,与既存各式数据库之现行作法等各项构面之构思,拟定如图二之激励方案产学管理调查表册架构。

激励方案产学管理调查表册主要以调查产学合作计划、专利申请、技术移转案,与创新育成等产学合作活动等做为细部资料,由于调查表册主要记录各项活动的相关详细字段资料,其表单间资料相互串稽与链接,因此足以检视学校产学合作之原始资料与整体研发成果能量投入与产出之链接关系。

采用上述四个表单,针对激励方案之执行校院进行管考作业,除可检视各校产学合作政策之推动成果及执行绩效外,并可为各校带来不同的效益,说明如下:

第一、可累积各式技术领域之计划研发成果、专利与品种等资料,有效引导各校进行学术研发成果之技术盘点与分类,再经过加值与分析产生技术包裹,或是与其他学校联合运用,成为研发成果推广运用之基础。

第二、在综合效益的考虑下,因各项计划成果、专利申请、技术移转,与创新育成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连性,各校可藉调查表册从中了解由研发计划执行到产生产业运用价值的关连性,让学校有机会检视本身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连结与成效。

第三、根据若干研发成果运用良好学校的管理实务,其共同特征之一是有完整的研发成果资讯管理系统。由于目前各校对于研发成果与专利的基本资料与运用可能性等资讯,未必能确实掌握,借此评量资料收集的要求,正可引导学校建构较为完善的资讯管理系统。

第四、另一项引导学校发展方向的有利因素是专业的分工,在新的评量构想中,对于产学合作计划管理、专利与品种的申请、研发成果的衍生运用,与创新公司的建立做个别记录与管理,这也代表专业分工的基础,可以据此聘雇专业人员与进行组织分工合作。

依据目前产学合作政策的走向,笔者认为,评量方式需要改变以往的作法,包括强化数据的正确性与可稽核性、厘清各类活动关系的连结,同时配合各校既有管理机制以节省评量成本。根据“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激励计划”管考的实施经验,透过前文图二的表单设计架构,将可有效达到改善的目的。

至于执行的时程规划上,拟由两阶段进行:针对31所由教育部补助的重点产学合作激励校院,由其填写新型态的表单并检讨无误后,再全面推动各校填写。然而本构想仍需与教育部、各校代表及专家学者讨论并凝聚共识后,方能有具体的规划方案。

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所执行的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评量目前尚未采用新型态表单,然评鉴中心乐见任何有助于提高产学合作绩效评量资料搜集正确性之工具,对于未来是否改采新型态表单来搜集资料,评鉴中心将视“大专校院产学合作绩效激励计划”的新型态表单于31所大学校院试行之结果后,再做进一步研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