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冬至后,正式进入“数九寒天”。作为对寒冬的记时方法,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阶段为9天。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冬至前翻土,可以把藏在土里的害虫、虫卵翻出土外冻死;翻松的土经过冰霜冷冻变得更加膨胀松软,为明年的粮食增产打下基础。而冬至后犁的田,经过霜雪的时间较短,土地较板结,许多害虫又无法冻死,可能还会耽误农时。

冬至日有“观兆测年”之俗,有经验的农人会观天象气候变化,以预知来年的好光景。如果这一天天气晴好,那么到了来年,果树也会长势良好。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便有了“吃饺子可以防止掉耳朵”的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