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移植的人除年龄必须在16岁以下外,还必须来自贫困山区。
10月22日,一条标题为“十万火急!一枚眼角膜急寻受体!”的信息在贵阳人的朋友圈热传。
当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发布该信息的贵州普瑞眼科医院。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膜的捐献者是被誉为“魔芋大王”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
资料显示,10月19日晚,何家庆教授在合肥去世。何家庆是安徽安庆市人,因多年研究魔芋并传授魔芋技术被誉为“魔芋大王”。
何家庆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全家靠父亲拉板车挣钱度日,贫穷生活也铸成了他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性格。同时,他也一生清贫,生活节俭。
他为人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术研究和实践道路上。
1998年,何家庆带着自己积累的27720.8元,历时305天,途经安徽、湖北、浙江、重庆、贵州、云南,102个地(州)市、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为芋农举办培训班60余次,直接受训的有2万多人。
根据何家庆教授的意愿,接受眼角膜移植的人除年龄必须在16岁以下外,还必须来自贫困山区。家属按照遗愿联系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在眼科主任的协调下,由贵州普瑞眼科医院负责在贵州省内为何家庆的眼角膜找寻合适受体。
贵州普瑞眼科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眼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与受体身体状况有关,因此,为了增加手术的成功率,该院在受体人选最终确定后,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再确定最恰当的手术时间。
这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截至22日下午16时,已联系院方并符合条件的有3人。“人的身体有个体差异,评估完成后,医生还要在眼角膜的保存期限内,选择匹配度最高的一名患者接受移植手术。”这名工作人员补充道。
且符合“16岁以下,来自贫困山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