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位老翁在路上遇到两个在挨饿的小伙子,他手上有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于是请两人各自选择其中一样。一位要了一篓鱼,另一位就拿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就分道扬镳。前者心想终可填满肚子,于是马上烹调起来,转眼就吃个清光,不久,他就倒毙在空空的鱼篓旁。后者则忍住饥饿,提着鱼竿往海边走去,可惜快要到达时,他竟咽下最后的一口气死了。
后来,又有两位讨饭的人,同样分别得到长者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决定一起同行,并沿途慢慢分享那些鱼食。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于来到海边,展开捕鱼为生的日子,生活也就这样逐渐安定下来了。
故事的第一部分,让我想到人若只顾眼前的好处、自身的利益,他所得到的可能只能满足即时的需要;而一个人志向虽然远大,但亦有可能敌不过旅途的煎熬,结果功败垂成。相反地,若双方愿意多去理解彼此的处境,反可以透过沟通、合作,舍短取长,达成共同生存的目标。
这些年间,世界的舞台风起云涌,香港社会也经历重大的震荡,刻下全球陷于疫情之中,不知何日方休!处身短暂利益与资源分配的张力下,我想各国错失了不少合作抗疫的良机,反而衍生了许多猜疑与敌意。对于一般市民来说,在“隔离”中往往会愈感孤立和焦虑;而在就业、发展的问题上,新生代所面对的冲击就更直接了。
当故事继续发展,我们渐渐对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有了进一步的体悟。原来,世事并非一定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有不一样的出路。或许你是故事中的善长仁翁,又或者是那手上拿着鱼获的一位,只是我们都明白到未来始终是在年轻人的手中,他们手握鱼竿要投向那无穷无尽的海洋。因此,大家今天应该重新思考,怎样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及给予青年人更大的助力,发展所长,鼓励少竞争,多合作的文化。故事教导我们,只要把不同的才能和资源结合起来,就有机会把理想和现实连成一线,实现互利共生的愿景!
(文章刊登于2020年4月21日出版的《Job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