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度虽有主观认知及感受,大致来说,我们会对真心赞美我们的人,还有看见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的人,产生好感。根据研究,人们也倾向跟“喜欢自己”以及“与自己相似”的人相处。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耀眼。”──韩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我们常不自觉地用上所有感官,去“认识”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对方穿着剪裁讲究的银灰色西装,有如律师上法庭般自信,下巴微抬,声若洪钟。隔着桌子,隐约闻到他身上的烟草味,再敏感些,甚至能感觉到他的情绪。电光火石的瞬间,对这个人的初步印象就形成了!
如果形成的是正面印象,那么恭喜你,接下来想传递任何讯息,比较容易进到听众心里。相反地,对方对你没有好感,很快会把耳朵和心门关上,就算你学富五车,也徒劳无功。想要逆转局势,得花非常大的心力,直到有更触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不过常见的情况是,你们不一定会再见面,根本没机会扳回一城。
与其事后辛苦补救,黯然神伤,不如一开始就建立“好感度”(likeability),如此不仅有助于开启事业及感情契机,也包括缔结好人缘,用心保持下去,你也会更健康快乐。
什么是“好感度”?我很喜欢雅虎(Yahoo!)前高阶主管、也是著名演说家――提姆.桑德斯(Tim Sanders)的说法:“借由传递身心与情绪的善意,让人产生正面态度的能力。”再补充一点,“让人觉得舒服,如沐春风,想与你继续相处,继续交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