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过:‘人,不需要看电影。’于是,我很快地反问他:‘你有没有梦想?’他略带轻蔑眼神,说:‘我不谈梦想,我只谈实践!’
从这个对话来看,这个人应该是一位相当自信──应该说自傲的人,这或许不是坏事,但他的态度确实让人不快,接着我问他:‘如果只谈实践,那你现在在实践什么?’他举起右手,在我眼前将姆指与食指迅速地搓动。我稍稍平复情绪,往下问:‘钱是许多人追逐的目标,如果你现在已成功实践,那你想买什么?’他兴奋地说了一大段,他要把钱用在哪里,买名贵的衣服、跑车、家俱,甚至挥霍,越听越像2013年《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中的情节。
当他还在滔滔不绝时,我刻意打断他,并说:‘如果你想实践纸醉金迷的生活,你可以去看《大亨小传》那──
我还没把话说完,不仅被打断,更因为我提到《大亨小传》的奢华而使他完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其实这点很不一样,应该说相当讽刺,因为一个不看电影的人还是看过《大亨小传》并向往当中的生活。
电影在于记录人,不论谎言还是真相。不过电影中的影像也装载着梦想,就像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吹梦巨人》(The BFG)史匹柏的作品让许多观众痴迷。而史匹柏就像电影中的巨人(马克‧劳伦斯饰)将美梦、好梦,透过影像吹进你的脑里。
我们随者史匹柏的脚步、调性喜怒哀乐,你可能会莞尔地笑、升起浅浅的怒气,这些都再再说明了史匹柏散播的梦。若我们以上述的故事中的第一句:‘人,不需要看电影。’来试问,如果人不看电影,是否就缺乏了梦想?
‘人虽不会不看电影而缺乏梦想,但你会因为看电影而有了梦想。’
梦可大可小、可近可远,虽然梦是凭空出现,但你必须试着做梦。不做梦,你踏不出自己的舒适圈、不做梦,你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可能活得快乐又痛快?梦想确实给人许多目标,但不是人人都擅长做梦,因此我们看电影来发现人生最美好而虚幻,却能一步步实践的梦,多看几部,就会开始做梦了,多做几次,就想逐梦了。
不知道未来在哪?或者目标煞有似无,不仿看看史蒂芬‧史匹柏的《吹梦巨人》来发现做梦是快乐的、做梦是必须的。当人没有梦,我们可能只活在小确幸。史匹柏能带着你做梦,享受他带给你的梦境,当你开始觉得史匹柏的梦无法满足你时,那就试着自己做梦吧!
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你都会感谢当时敢做梦的自己,那时你已是散播梦想的巨人,就跟当时的史匹柏影响我们一样,你开始影响他人开始做梦,而你最大收获就是看着他人有梦想的微笑、做梦时甘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