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中学英文课,文法一向是教学重点,但政大英语系教授陈超明指出,今年大学学测已几乎不考文法,学校应放弃文法规则的教学,废课纲,改订能力指标,以实用沟通为导向,把每个学生都教会,而不是赶着教完。

他说,台北县最近推动英语活化教学,在正式课程外,用更活泼的方式,引发学童对学英语的兴趣,效果不错。

但他纳闷,为何只有课外活动才能“活化”? 连正式课程也一起“活化”,甚至国、高中英语课也活化,不是更好吗?

他指出,台湾传统的英文教育,过分强调文法规则、死背单字,不重视基本沟通能力,导致许多人学了16年英文,见到外国人仍是鸭子听雷、哑口无言。

他说,大家都知道问题所在,几十年来却无法解决。

陈超明最近在由联经出版的新书《英语即战力》当中提到,中学老师都认为文法很重要,但大考英文却越来越不考文法,以测验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语文的使用能力为主,“考试没有引导教学”。

他举例,今年学测英语题目,只有1-2题文法题,其他题目大多是理解题,须看上下文语意才能答,即考理解力,这才是真正考综合语言能力,包括单字掌握、语法逻辑性及大量阅读。

不过,当他告诉高中老师,上课不应该教太多文法,老师往往质问:“不教文法,要教什么?”、“若我不教,万一考出来怎么办?”

陈超明认为,大考中心未来不太可能考太多文法,老师应该教的,就是大量阅读,及接触外国文化的经验与场景。

此外,英文老师还有个盲点,就是为了因应课纲赶进度,急着“教完”,却不管学生会不会,即使班上只有两三成的人懂,仍照样教下一课。

陈超明认为,教会比教完重要,而且,建中和后段的高中,不应该教一样的东西,英语课应该分级教学。(联合报/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