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100强电动汽车委员会召开媒体交流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坦言,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大浪淘沙的阶段,这是非常残酷的。

从中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陈清泰的残忍。11月,分别销售了11万辆和9.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

“现在,品牌影响力的差异正在扩大。一些企业正在经历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市场正聚焦于这些企业。一些企业正经历艰难时期,正处于打破资本链的边缘。”陈清泰认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尤其需要有坚定的信心,而不是无序的预期。

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副主任高院士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但市场不会总是那么消极。在接下来的10年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会越来越多,并在5年内到达岑岭。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201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新战略产业之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明确推进。陈清泰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以储能电池为技术路线的纯电动汽车是可行的。其他国家以前不同意这种工艺路线,但2016年后,全球汽车公司开始转向电动汽车。

在谈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特点时,欧阳明直言不讳地表示,取消补贴和全球转型的阵痛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价值日益得到认可,电动汽车聚焦技术的经济决策的市场前景已经非常明朗。

对于纯电动汽车,消费者仍有一些焦虑,如里程焦虑、成本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等。高回应说,现阶段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较快。现在,中国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降低到0.6元-1元/瓦时。大多数汽车公司的快速充电能力可在半小时或45分钟内充电至80%,部门汽车公司推出的超快速充电可在15分钟内充电至80%。

高还表示,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安全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强调系统安全而非个人安全,强调预警而非报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不断提升。

面对当前的形势,新能源汽车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当局还能做些什么?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双向努力,以改善其功能和降低成本。目前,国际汽车市场出现了集团化现象。汽车企业与R&D的结合可能会降低研发成本。当地汽车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创造核心竞争力,同时促进跨境合作。

“对当局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预测和稳定军队的士气。”陈清泰建议,在一些重大竞争中,我们应该全力支持研发,以弥补家庭链的短板和瓶颈,如新一代储能电池和激光雷达的研究。与此同时,一些非补贴支持政策应该尽快出台。(记者刘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