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成为新一代国病,台北市联合医院忠孝院区肾脏内科主治医师吴岳霖指出,近几年新的洗肾病人,逾半数都是因糖尿病引起,除了控制血糖,配合良好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可大幅减缓肾脏病进展。另外,民众也可利用简单五字诀检测,若出现状况及早治疗,病情皆能有良好控制。
健保署最新资料显示,去年健保费用支出最多的单一疾病为“慢性肾脏病”,单是这项疾病就耗用约533亿元,台湾目前约有9.2万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然而,民众对肾脏病的误解,反加重疾病进展速度。吴岳霖举例,一位55岁、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病人,因连续3周食欲不振、双脚浮肿,就医时才发现,病患怕吃药会让“腰子”坏掉,5年来从没就医,也没服用糖尿病药物。
这病患平时依靠饮食、运动控制血糖,就诊当天血糖正常,但详细检验后发现,病患肌酸酐每毫升高达8毫克,远高于正常值的1毫克,还合并有严重贫血、酸血症、高血钾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经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即获控制,不需要洗肾。然而,资料显示,近年来洗肾病患中,逾半皆因糖尿病引起。
吴岳霖表示,良好血糖控制可大幅减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减少洗肾的机会,现今糖尿病药物愈来愈多样化,副作用也少,病患不用担心药物副作用造成肾伤害,忌讳就医反可能让肾脏病一发不可收拾。
如何知道可能有肾脏病?吴岳霖说,除抽血及验尿,也可利用简单五字诀“泡、水、高、贫、倦”,在家自我评估。
若民众发现泡泡尿,尤其是泡沫持续不消失、脚有水肿,用手压下去后凹陷,不会马上回弹、血压变高、贫血,脸色苍白或容易头晕、体力差,特别容易觉得累等,应及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