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鹅》一书近日大热 成为城中话题 让我也来凑一凑热闹.

什么叫黑天鹅事件? 一是不可预测、二是影响大、三是事发之后很多人会尽力去解释 希望将其“或然”变成“果然”. 多数人读《黑天鹅》的目的 是想知道如何避免世纪金融危机? 我却不这样想 这书的价值在于诚实地告诉大家 像911或这次金融风暴般的事件是防不胜防的(所以读者亦不用去追看这本书?!).

历史就像我们在倒后镜里看到的风景都是已经发生的. 尝试去解释这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 是人性、是对知识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 但理解归理解 如果进一步希望通过重整社会秩序 来杜绝黑天鹅事件再临 则殆矣! 亡羊补牢 理所当然 然而如果造牢的木材供应有限 拆左补右之余 不过暴露出另外一个弱点 很多年之后 另一个黑天鹅事件又会杀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更何况 黑天鹅事件的种类和成因 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不想鼓吹大家做驼鸟 毕竟历史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真相 前事当为后事之师. 监管机构当然亦要有所为 甚至要有唐吉诃德的精神 知不可为而为之 但市场机关老是在变 我不相信有监管制度可以一网打尽 杜绝未来市场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漏洞. 唯一不变的是人性. 但监管制度又如何杜绝贪婪呢? 何况贪婪有阵子亦成就了市场.

接受现实的不完美 并不代表袒护既得利益者 这次出事 舆论批评美国政府 依赖银行家 和由银行家转职为政客的去筹措打救危机的方法 不异于叫已经在垂死边缘的病人给自己开药方. 这说法不无道理. 开放新秩序 是值得做亦应该去做; 但历史上 太多的例子 革命不过是将利益由一小撮人的袋中转移至另外一小撮人袋里. 改变是需要的 亦是顺应民情. 但领导大家渡红海的摩西 除了给大家信心之外 是不是也应该分析不同方案之利害.

我们在倒后镜里找水晶球的同时 亦应接受生命的无常 用理智去尽力去参与这游戏 是所谓‘尽人事、应天命’.

(于2009年4月22日刊登于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