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大背景,重点揭示了生物炭的特性和土壤环境效应、生物炭和土壤有机质(SOM)的稳定性机制以及生物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
在我国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土壤污染治理双重需求的驱动下,讲座讲述和探讨的生物炭的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为我国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多次访问美国麻省大学。2015获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和2019年获北京市杰青资助。围绕我国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污染环境问题,长期从事生物炭和土壤有机质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固碳减排、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生物炭制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1篇(43篇1区/TOP文章),包含8篇地学和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SCI引用他引2000余次,H指数为30。2019年入选全球土壤/环境科学领域Top100高产作者名单。现任美国土壤学会期刊J. Environ. Qual.副主编和中文核心期刊《环境化学》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