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是生活的轨迹,是人与土地持续互动的结果。在中国面临全球化、快速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景观也出现一些改变,不少农村村镇已出现自明性丧失、环境品质恶化、自然地景破碎化,以及文化景观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面对此类困境,本文以中国寒地绿色村镇生态景观营造的观点切入,配合实例操作,探讨当前中国农村景观营造与管理的关键课题,作者尝试提出一套全球在地化的景观营造方法,包括:景观系统分析、景观类型与意象分析、景观营造模式语言与导则建构、地景变迁监测、低碳生态设计手法导入,以及文化地景的维护与行销。希望能引起一些公开讨论,让我们一起来找寻农村地景的特色与价值,进而建构出全球在地化的农村景观。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景观陷入一种迷思(迷失),普遍认为“大而美”(Big Is Beautiful)、“宏大即是好”(Big Is Good),以及“都市化景观”代表着进步与现代化,因此不少具地方特色、尺度亲切的农村景观就逐渐消失了。在此趋势下,决策者、设计师及民众实应共同思考,“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适当就是好(Enough Is Good)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