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王晓阳 记者 商亮)新华网首届商学院论坛日前在京成功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永贵在论坛中表示“商学院国际化之路要坚持洋为中用,扎根本土 突出特色 服务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一直坚守其发展之路:发扬国际化的传统优势突出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固有特色,适应新的全球经济趋势,立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大政方针,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2013年,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这一机遇中寻求发展,是当前摆在商学院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谈到商学院国际化的内涵时,王永贵说:“商学院国际化进程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许多大学商学院所谋求的最终结果,在进行国际化过程当中千万不要忘记本我,不要忘记了各大学商学院的传统特色,在商学院治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师资国际化、科研与学科建设国际化以及社会服务与智库建设国际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如今,国人对各类大学排名十分看重,但对于学科、项目的排名还处于简单的、初级的了解阶段。王永贵院长期盼着一个国人对排名的理解能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国大学评价新格局早一点到来。

王永贵表示,在国际化进程当中,中国的商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方向的影响;第二个挑战是,商学院要面对日益强大的民营商学院、企业办学院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商学院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中国校区带来的竞争压力;第三个挑战是,网络云端的商学院课程(如MOOC课程)给传统商学院带来的冲击。此外,为适应新的国内外环境的要求,中国商学院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也需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是创新创业以及基于创新创业的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创业的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会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是移动互联网。第三就是大数据、商务智能。如何基于大数据、商务智能的科学管理实践的要求,与商学院里面教的知识点、理论匹配起来,创新商学院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商学院在未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正是在这样的挑战和要求下不断地突破着自我,并创造着自己的国际化品牌。

王永贵相信,商学院会在经济发展大势中飞速发展,经济越好商学院发展越好。但是在逆势中,商学院更要夯实内功。在当前环境下,商学院可能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逆势里面存活下来的商学院,可能就是美好的商学院。

研究中小企业或创业管理研究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small is beautiful”,而王永贵教授在此刻想说的是:“living is beautiful”。最后,王永贵用四个词来总结中国的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创新、跨界、共赢、整合。

新华网首届商学院发展论坛现场摄影:新华网夏添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王琦)今日,新华网首届商学院发展论坛活动成功在京举办。这是新华网在商学院教育领域迈出的新一步。让各方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商学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