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连奴在车路士担任领队年代手握多名球圈的“明日之星”,如曼城的迪布尼(De Bruyne)、曼联的卢卡古(Lukaku)及现时身为利物浦的当家球星沙拿(Salah),每位球员都曾经备受摩连奴批评,及后在转会后发光发热最后不约而同身处英超列强球队并成为各队球队的主力。
今日要谈及的主角就是利物浦的当家球星沙拿(Salah),近日摩连奴接受电视台beIN Sports访问时透露当时有几个原因选择放弃沙拿,认为他不合适在英超联赛生存,就等笔者尝试为大家翻译整个访问内容。
2014年,摩连奴在第二次担任车路士队主教练期间将沙拿(Salah)从瑞士球队巴素利带到史丹福桥球场。当时21岁的埃及人只有19次的上阵机会,然后被租借到意甲的费伦天拿和罗马并最终转会罗马。在成为利物浦的当家球星之前,沙拿(Salah)慢慢在英超建立自己的声誉,在晏菲路球场的第一个赛季随着高普的球队进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并整季取得44个入球,并且本赛季已经为红军轻松获得20个入球。
摩连奴解释第一个原因是沙拿(Salah)当日由欧洲二线联赛瑞士球队巴素利来到车路士后,身体条件未有太大进步,体能及身体对抗性仍然不足,未能适应英超防守上的激烈对抗。因此,摩连奴认为批准他加盟意甲球队在正确的选择,意甲的防守虽然没有英超激烈,但在防守战术及后卫质素上仍然是欧洲数一数二,有助沙拿(Salah)突破面对防守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沙拿(Salah)当时在球赛上的阅读能力仍然不足,未能运用球队安排的战术或在自己的位置上适当处理球。
第三个原因摩连奴认为沙拿(Salah)当时的心理状态未准备就绪,在英超及欧联等几线的作战下,每队强队都会拥有多名球员竞争相同位置,作为一个职业球员要拥有极强心理素质面对队内及队外的挑战,如传媒的压力等,对刚刚从小球会转投车路士的沙拿(Salah)来说,大球会的目光及要求绝对不是一般球员了解。
笔者估计摩连奴是指沙拿(Salah)训练中的行为或球队相处间的日常,可能刚到车路士的沙拿(Salah)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在与队友及领队的沟通上不足及难以融入球队。
无论当日的原因是什么都好,现时的沙拿(Salah)的确时经过意甲的洗礼,才慢慢适应欧洲的联赛及找到自己的踢法,笔者亦眼见他加盟利物浦时的身体对抗增强不少,所以摩连奴当初的决定总比那些强留球员的教练好,如果他应为你在球队没有上阵的机会或不合适,摩连奴多年来都会尽快为球员安排离开,不会阻碍球员的个人发展,亦是每位教练需要正视的地方,最重要是沙拿(Salah)亦都找到自己的“伯乐”- 利物浦教练高普。
咁系咪要感激摩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