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都有稳定的族群在生长。
几年未曾好好留意山上的草皮,最近竟然一连拍到的都是外来种归化植物,
5月11日初次留意到它,没拍到重点,使得查询难度重重,
搁在心里好比千斤石压住,烦闷郁卒咧,隔一周终于忍不住了,
再度上山寻找才发现~~~哇!到处都是!
这.…..外来种的小家伙似乎已经鸠占鹊巢在此生根了!
印象中最多的佛氏通泉草竟然被挤压到边边,稀稀疏疏的零星生长!
果实量很惊人.难怪繁殖能力如此强!
形态特征:根纤维状,有时从块茎根茎。叶线形或剑形,8-28厘米长,
2〜5毫米宽,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具鞘,纸质,全缘,两面无毛,
至宽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 苞片线形到披针形,
长1-2厘米,长4-5毫米宽,先端急尖; 花3到许多; 花梗纤细,长2-4厘米,
蓝紫色与黄色的底座,具有截断,微凹,具细尖,或多或少有毛;
雄蕊3,花丝monadelphous; 雄蕊管细短柔毛;风格先端明显增厚,微3裂。
胶囊球状,倒卵圆形,直径3-4毫米; 褐色的,或多或少有毛;
种子分钟,多不胜数。
台湾:引进和归化台湾1910-1920之间。
英,邵顺。2000年17。鸢尾科。台湾植物志第二版(台湾植物志第二版)。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