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与心辅中心第三场演讲,由心辅中心李炯德临床心理师主讲,演讲主题为自杀防治守门人。演讲中,炯德老师提到自杀防治守门人3步骤是:1问:主动关心,积极倾听。2应:适当回应,支持陪伴,不要急着评断。3.转介:资源转介,支持关怀。
在1问时,关心他人不只是透过语言,借由眼神、肢体等非语言的专注行为,来传递出愿意倾听与同在的态度,让人更可以感到被陪伴。同时,在倾听他人说话时,可以透过Dos and Don’ts等专注倾听技巧,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的想法与情绪,也提醒了避免太快的打断与给予建议。
在2应时,透过同理心的影片能认识到同理心可以激发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给予对方一个能感到被接纳、不被评价,且是可以自然流露出情绪的空间,这往往也能让事情真正的改善,并让对方感到连结与被支持。过程中,炯德老师亦提醒,助人时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与状态,焦虑爆表、自觉能力不足,或是没有精力,都是助人者常会出现的反应,但也要记得自己的责任与界限到哪,能提供多少的帮助,唯有先观照与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去帮忙别人。
当感到自己有些情绪时,可以先透过表格帮助自己整理,写下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事件中所出现的想法、情绪与行为,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舒缓情绪方式,如:正念呼吸STOP(S-停下来、T-吸口气、O-观察、P-继续)、运动、逛街、或写信给自己等,来照顾好自己。
最后,在3转介时,炯德老师也强调寻求其他专业协助的重要性,校安、心辅中心、家人及外部的医疗资源,都是需要来引进及介入的部分,而透过社会支持系统及安全网络的建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杀防治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