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要求越高。尤其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效能、如何强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由此,我们采访了城郊农业村、地质灾害易地搬迁村、城中村、纯农业村等四种不同类型的村落,对他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模式进行剖析,试图为实现农村更高水平的乡村善治探寻经验,促进有效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改什么?怎么改?
把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
几年来,我省先后有8个整市16个整县(市、区)被列为中央试点,以“扩面、提速、集成”为行动指南,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45930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99.49%,累计向农民分红5.05亿元,农民的“红本本”变成了“红票票”。
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出台《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5月,潞城区作为我省唯一承担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任务的地区,开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至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点带面,逐步在全省范围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