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聆听TEDx Taipei创办人许毓仁的演讲。一个印象深刻的问题:如果要你用十八分钟来告诉世界,你自己的故事,你想要跟大家说什么?这也是TED演讲的秘诀,每部影片都大约只有十八分钟。这十八分钟简明扼要的阐述一个主题。想了很久,脑海中依然没有一个故事的轮廓。或许,故事尚未开始。
常言道,人一生中的二十岁至三十岁是黄金十年。每个人的故事是从这个时间点上展开吧,我想。拥有投票权、给予“成年人”名号、被赋予社会期待等等,我们开始拥有更多的“自由”。步入这个阶段,似乎要为自己规划些什么计划。然而,故事总没开始。
我是一个极度不安的人。每件事情都要在脑海中演练无数次,想办法把任何一种可能都记录。总会为看不见的明天,感到畏惧。所以,即使我没有用文字把每一种可能都写下来,也在脑海中一次又一次的播映。很多人常常把“想太多”这三个字送给自己,我却无奈地回应“你不懂”。
故事总要开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强迫的时候——该找份工作、结婚、买房子、生小孩。故事应当就这么进行吗?有人点头;有人摇头。叛逆如我,约定成俗、繁文缛节必然会抗拒。有些游戏是要自己玩过才知道,而我也才是游戏的主角。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自信。
我对这个世界还是那么一点的期待。危机,也是一种转机。“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这一句话在过去的十年或二十年开始流行。是否还有更糟糕的年代呢?我不知道。不过,这不应当为此而焦虑。
《毓老师说》一书有这么一句话:你们必要脱俗,脱去前人窠臼。自己要养成一点气势,不要一天到晚胡里胡涂的,也不要苟安。“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这不是年轻人的精神。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