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不少家庭冬天里会泡澡,我们家也不例外,小包、小喵很喜欢泡温热水澡和玩水,不过幼童表达能力较差,加上代谢较快,因此泡澡时更应留意,以下是幼童泡澡应注意的10件事。

泡澡的水温约37~40度,比人体略高一点即可,冬天可以稍微高温一点,但也不要超过40度,放水时可以用手感触温度,感觉温热即可,若手一放下去就有被烫到的感觉或是手掌立刻发红,就表示太烫了。

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澡,这时候胃部正在消化食物,全身血液会集中到肠胃道,如果去洗澡就会分散血流导致消化不良,最好的时机是餐后2小时,这时候胃部消化食物已经一阵子,也非处于空腹状态比较适宜。

泡澡时血流会加速,若血流速度不够快容易血氧不足,这在尚在发育的幼童中更常见,因此水位不宜超过腰部,更不能将全身或肩膀以下浸泡在水里,最好的水位是泡下去时水深及腰即可。

泡完澡后渐进式起身,可以先坐在浴缸边一会儿,接着再站起来,中途可以先擦干身体、披上大浴巾适应环境温度,若忽然起身可能会因为温差过大引起头晕或休克。

浴室是幼童经常发生危险的地方,因此孩子泡澡时家长务必在旁照护,当孩子有晕眩、站不稳、不小心滑倒等状况时才能立即处理。

适度的泡澡对血液循环有帮助,但须注意水温、时间,尤其寒流来袭,孩子有可能更离不开泡澡,这时需仔细叮咛与照看,才能预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