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统计,国人平均每天产生0.84公斤的垃圾,其中有45%资源回收再利用,实际垃圾清运量大约为0.46公斤。环保署鼓励国中小学生仔细思考一整天在校的学习活动,会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如何减少垃圾处理量,并且实际参与资源回收。

小朋友每天从清晨起床,一整天的垃圾有哪些?从早餐的豆浆杯、吸管、三明治包装袋、擦拭餐巾纸、吃剩下饭菜果皮;到学校打扫环境的落叶树枝;美劳课废弃画纸、颜料瓶、彩色笔;下课吃完的零食、铝箔包、饮料罐,或看完的图画书、报纸、杂志等,几乎都在资源回收的范围,如果每一件都当成垃圾,必定会增加处理的成本。环保署从95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以去年的统计显示,国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0.839公斤的垃圾,其中有45%进入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管道,实际每人每天垃圾清运量为0.46公斤。环保署强调,资源物回收再利用,纸类可以制成再生纸和卫生纸;塑胶类可以制成塑胶粒二次料,转为家具、运动器材、汽车保险杆、包装盒、填充棉、不织布、聚酯布料等石化制品。废玻璃经过分类、分色、去杂质,可以再制成玻璃制品。铁铝罐回收可以做为相同的金属资源。至于废干电池、废灯泡废灯管、废电脑、废电器、废汽车等,可以交由社区、学校或住家附近设有回收设施的贩售通路、或清洁队资源回收车。而厨余也能制成有机堆肥。环保署呼吁,各级学校学生除了自备可重复使用的环保餐具,珍惜食物,酌量饮食,从源头减少垃圾排出;同时也应该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