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过疫苗了,怎么还会长水痘?”入冬之后,儿科门诊的水痘病童明显增加,台大医院教授黄立民表示,水痘的保护效果只有八成五,打了疫苗,还是可能感染,建议幼儿打了第一针后的一个月,再补打一针,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水痘传染途径为皮肤直接接触、飞沫或空气传染,初期症状为发烧、疲倦、食欲不振、颤抖、头痛、腹痛、肌肉或关节酸痛,逐渐由脸部至躯干四肢延伸出现红疹,再发展成红丘疹、水泡,而后结痂。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长陈少卿表示,水痘原是一种儿童期的高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12岁以下儿童,潜伏期约二至三周,人类是唯一的传染窝,曾施打过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

水痘传染途径为皮肤直接接触、飞沫或空气传染,初期症状为发烧、疲倦、食欲不振、颤抖、头痛、腹痛、肌肉或关节酸痛,逐渐由脸部至躯干四肢延伸出现红疹,再发展成红色丘疹、水泡,而后结痂。

台北市学校传染病通报系统监测资料显示,106年(截至10月15日)北市校园水痘群聚案件55件,103至105年同期分别为37、37及43件,106年较去年成长28%,其中以国小22件(40.0%)占最多,其他依次为高中10件(18.2%)、国中9件(16.4%)、幼儿园9件(16.4%)。

黄立民表示,疾病管制署自93年1月1日起将水痘疫苗纳入幼儿常规接种政策,提供满12个月幼儿免费接种疫苗,每年因水痘就诊人数呈下降趋势,疫苗保护期约达10年,但感染者的年龄层近年来逐渐上升。

陈少卿指出,冬季及早春为水痘好发季节,学校与家长应加强防范,罹患水痘应落实请假不上课措施,以防范疫情扩散。

黄立民说,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按时携带幼儿完成接种,建议接种的一个月后,可自费再接种第二剂疫苗,提升抗体及保护力,还能降低孩子长大后,罹患带状泡疹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