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计划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和提高免缴税额,用意在于期望这些措施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的确,这些政策有望缓解随着贸易战持续加剧而引起的资金紧缺问题,并同时振兴经济。在10月20日正式公布的相关提案中提到,当局将允许纳税人从应课税入息中扣除按揭利息或住房租金、教育(子女教育和成人持续进修教育)和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项目开支。虽然减税方案一如外界预料,但具体的减税幅度却超过众人预期。
我们认为此举将可以提高可支配收入和振兴消费意愿,从而刺激消费。****将在咨询公众意见后,暂定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此方案。除非贸易战突然出现歇息,否则此措施亦将与美国向从中国出口、价值2000亿美元的入口商品之关税税率,由目前的10%提高至25%的举动,同时进行。
故此,我们预计当局将继续推出支援全方面经济增长的政策,涵盖出口商品、消费和投资的范围。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个百分点,今年累计下调了250个基点。此外,中国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及降低了进口关税。内地政府已经表明必须尽快解决企业融资时所遇到的难题。当局多管齐下的措施显示,其手法出现进化,不再采用以往受基础建设主导的政策宽松周期为方向。
从消费角度而言,政府所提供的支援来得十分合时。在最近几个月,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零售额出现疲软的迹象,当中的原因主要来自收入增长放缓、通胀加剧,以及教育、医疗和住房成本负担的上升。减税政策理所当然会受到普遍大众的支持,但当中收益最大的其实是中产阶级和市区居民。这批人口近年来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率一直远低于GDP的实际增长率,而城市地区增长率更低于全国的增长趋势。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相关变动也将可帮助改善整体税制结构。这次在建议中新增专项扣除类别,做法与许多其他经济体(如美国和香港)的税收惯例相近。从长远来看,随着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负担有所减轻,中国的生产力也将会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