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取材自1950年一名年轻僧人林承贤火烧金阁寺的真实事件。在现实世界中,犯嫌向警方供称:“我忌妒金阁寺的美,所以把它烧掉了……”在小说中,主角沟口将心灵寄托于金阁寺的美,借此逃避他对自我价值的扭曲与幻灭。
《金阁寺》自1956年问世以来即受各方盛赞,公认本作为三岛美与爆裂哲思之集大成者,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亦被视为是三岛由纪夫角逐诺贝尔文学奖、树立西方文坛声誉的最高杰作。
关于金阁寺,三岛由纪夫想说的是:
金阁不是无力。绝非无力——但它是一切无力的根源!
金阁寺的美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它的美让人看到自身的丑陋。正如小说所言:
“一般而言,有生命的东西都不具备金阁那种严密的一次性。人类只不过是接收大自然各种属性的一部分,用可替代的方法传播、繁殖而已。
杀人若是为了消灭对象的一次性,杀人就是永远的误算。我如是想。因此金阁与人类越发呈现明确的对比;另一方面,从人类容易毁灭的身影中,反而浮现永生的幻影,从金阁的不坏之美,反而飘来毁灭的可能性。
像人类这样注定会死的生物是不可能根绝的,而像金阁这样不灭的东西反倒可以消灭。为什么人们没有察觉这点呢?我的独创性不容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