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10月10日前,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材料)的日益临近,最近一段时间,省一级的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吸引和凝聚了许多一线教师、企业导师、院校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广泛参与其中。 作为传统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赛,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办赛思路,不仅可以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三教”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创新,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这一办赛导向,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路径,值得深入研究。 近期,笔者陆续参与了多省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判,接触了大量比赛作品和参赛选手。根据参赛作品的质量、参赛选手的表现,结合自己分管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笔者梳理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倡导和承载的五大导向,供广大职业院校和参赛教师(团队)认真研究,并通过缜密思考而协同创新。

选自《职业》杂志2020年10月期 摘 要:目前,制造行业生产模式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为自动化、智能化。职业教育不仅仅培养操作型的技术工人,还应培养技能型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全世界独树一帜,本文通过介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总结目前中国主流的两种职业教育模式,阐述在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时代应怎样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智能制造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

在多种教育形态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养毕业生累计达2亿多人。现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信息模型技术员、无人机驾驶电子竞技运营师—— 从去年至今,人社部等部门陆续发布38个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缺口大的难题。有专家表示,未来五年38个新职业人才缺口超过9000万。 新业态新职业呼唤新职教。面对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该如何应对新职业人才缺口,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对此,记者采访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众创空间主任、吉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指委秘书长姜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