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中123计划”推动1条山手线、2大国际港、3个副都心、屯区市区化,让大台中发展迈入新里程碑。
行政院国土计划法预计111年上路,台中市政府率先推动“台中市区域计划”,将于今(19)日公告实施,针对国土保育、农地保存、产业发展与工厂辅导、城乡发展等面向进行全盘规划。市府都发局表示,台中市的发展不能等,区域计划通过后可加速实践“大台中123”,同时打下架构基础,4年后顺利衔接“台中市国土计划”,共创中部500万人以上的大都会格局。
都发局表示,台中市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面临包括空间不明、城乡差距、都市蔓延影响生态保育、农工并存、双港优势未能发挥等课题。对此,市府于100年起办理“台中市区域计划”作业,进行大台中体质调整,并送区域计划委员会审议,但却迟迟未获通过。
市长林佳龙上任后,经强化空间发展策略,重新规划分区检讨,举行多场说明会,广纳民众意见,并提出关键性的大台中123计划,陆续获得台中市区域计划委员会及行政院内政部区域计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于今日公告实施,创下台中未来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都发局指出,“台中市区域计划”以115年作为计划年期,全市土地规划为国土保育、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及海洋资源等四大国土功能分区,公告实施后发挥法定指导力;除可实现山海屯区均衡治理外,也能确保重要环境敏感区域、维护粮食安全与重要农地资源、强化气候变迁因应能力、落实智慧机械、航太产业与工业4.0发展产业政策及解决未登记工厂的环境冲击问题。
举例来说,在农地资源保留问题,“台中市区域计划”应维护农地总量为4.8万公顷,不仅超出全国区域计划要求(4.63万公顷),另对于全市农地资源也有明确定位,并指认出重要农业生产环境。
另针对产业发展及未登记工厂侵扰农地现象,计划提出“台中市未登记工厂辅导策略”并配合产业4.0发展及辅导未登记工厂所需产业用地,规划于神冈、大里夏田、涂城等3处办理产业型扩大都市计划,约388公顷,市府将尽速办理都市计划相关程序,尽速因应产业用地需求。
此外,因应行政院国土计划法预计111年施行,“台中市区域计划”率先打下基础,4年后将可顺利衔接为“台中市国土计划”,并领航周边县市提早准备,共创中彰投苗区域均衡与互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