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发表《畜牧业的长远阴影》引起了高度关注, 该报告指出不论就全球或地区的角度而言, 畜牧业对环境与气候变迁所造成的冲击都属前二大或三大的人为影响因子。食物与饮食对于气候的影响, 遂逐渐成为各方关切的焦点。这也是这两三年来欧盟农畜业团体与环保团体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德国, 惯行农畜业的说客认为惯行农畜业有较高产量与生产效能, 每公斤谷物或肉品所制造的温室气体比较少, 所以有助于保护气候, 但德国绿党则着重“生态上的额外好处”, 主张有机农畜业才是最好的, 因为有机农夫不使用造成大量温室效应的化学杀虫剂或无机肥料,所以当然最有利于环境。大部分消费者也认为吃有机食物有益气候保护。

2007 年德国联邦政府对于绿党关于惯行农畜业与有机农畜业释放温室效应气体之差异的质询给予的回答是这样的: “惯行农畜业与有机农畜业所释放温室效应气体尚未有彻底广泛且被认可的比较研究。”虽然依德国联邦政府的统计, 其农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3 百万吨二气化碳当量, 几乎等于道路交通部门的排放量, 占德国人为总排放量13%; 但是德国联邦政府却认为未将农畜部门纳入气候变迁政策有其正当性, 因为“农畜业产生温室气体系属自然过程”。

“但这是真的吗? ”德国“食物观察组织”(Foodwatch) 对于有机与惯行拥护者的个别看法, 以及德国联邦政府说法有此疑问。为了填补这个知识的漏洞, 食物观察组织遂委托生态经济研究所(IÖW) 进行研究, 以比较德国惯行与有机农畜业对于温室效应的个别贡献量, 以冬小麦、猪肉、禽肉、牛肉、以及乳品等德国人的主要食物为对象, 追踪个别产品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 仅就未加工前的食物生产过程做比较, 不含后端加工), 有系统地比较不同农法以及不同作物或畜牧产品的气候冲击,亦即比较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

此研究案《德国农畜业的气候冲击》深入调查了德国惯行与有机农畜业对于温室效应的个别贡献量, 以及不同饮食习惯的气候冲击。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系统化比较有机与惯行农畜产品之气候变迁冲击的研究。依据这份报告, 有机农畜对于气候的助益并不显著, 而过度食用肉品与乳品,以及湿地乾化利用才是影响气候的关键。

食物观察组织系一独立的食品消费监督团体, 不接受政府补助, 也不接受企业捐助, 由其15000 个会员支持, 其报告客观而中立, 极有助于厘清不同农业团体、环保团体、以及动保素食团体间的气候争论, 包括何种农法或何种食物比较友善气候与环境等。此研究于2008 年8 月完成, 食物观察组织并依据此份研究, 于2009 年3月发表一份以“有机: 是气候救星吗? ”(Organic: A Climate Saviour?)1为题的《德国惯行与有机农耕温室效应之食物观察报告》, 引起各方关注。其报告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从食物观察组织的立场所做的报告, 第二部分系由生态经济研究所执笔的研究摘要。

图1. 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以汽车行驶公里数表示)

此研究所揭示之每人每年饮食的气候影响, 以冬小麦、牛肉、猪肉、禽肉、以及牛乳之生产为计量模型,1公斤乳酪等于10 升牛乳当量。消费量系根据欧盟2002 年统计的德国人均值, 不同饮食习惯对于气候造成的负担系由小麦、牛肉、猪肉、禽肉、以及牛乳的平均消费量计算得来, 至于无肉或无乳饮食则根据相等量卡路里加权, 以较多的小麦消费量计算之, 即气候负担的计算系根据平均消费量而非某些消费群体( 如杂食者、素食者) 的实际菜篮中的食货。

*注:1公斤乳酪等于10升牛乳当量。

图2. 食物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汽车行驶公里数表示)

最近有一项研究, 从比利时与挪威的各式建筑搜集了大量的老旧剥落涂漆样本进行检验, 发现这些老旧涂漆可能是当前都市环境中最重要的多氯联苯来源, 其多氯联苯含量可高达3.39 g/kg; 其中尤以1950-1970 年代建造的建筑之涂漆最需小心。此外, 该研究针对某单一建筑所搜集的23 个样本中, 发现多氯联苯含量变化大, 可高达3个次方。再者, 他们从一座之前涂过含多氯联苯油漆的大型桥梁中取得16 个水泥样本, 将之分为内外层, 发现即使在桥梁修缮后的样本, 多氯联苯的含量仍很高。他们发现许多木造与水泥建筑的油漆都含有多氯联苯, 而可能透过自然的风化、建筑的修缮更新、以及挥发而跑到环境中, 污染都市中的空气、土壤等, 然后进入食物链, 危害人体健康。某些国家政府便因为港口底泥的多氯联苯含量很高, 而发布海鲜的食用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