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稳中求进,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走出去”是稳中求进的好思路、好办法。其理由是:第一,对外投资发展提升空间很大;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充满期待。第三,有利于破解当今中国经济的许多难题。第四,为用好中国的外汇储备寻找正确出路。第五,可以解决贸易进出口失衡问题。
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各种支持。今年8月将举行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我作为年会的组织者,对有中国特色的海外投资新思路有以下几点认识。其一、要借船出海。应充分利用香港作为海外投资的重要平台,鼓励国企、民企与香港企业合作,以香港注册成立的港资公司向海外投资并购。香港不仅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地区,也是WTO的创始成员之一,目前内地国际投资约65%是在香港和通过香港在海外完成的。如果能把香港的这些特殊优势,与渴望“走出去”、但因不熟悉国际市场且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和融资渠道的内地企业密切结合起�恚�定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条捷径,必将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一片广阔天地。其二,要开拓新领域。在产业领域上,要有选择地进行,有重点地推进,不要贪大求全。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建立新的海外生产加工基地。既要在现有的资源能源领域做文章,又要争取在高新技术领域等方面寻求突破,同时通过在外设立研发基地,利用外脑提升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通过在外实地参与全球竞争,逐步建立中国企业国际化品牌。更要注重民用领域的投资与创新。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产业,建立一些海外种植养殖基地。这是海外投资的新战略,值得重视。只要开动脑筋,农林牧产业大有可为。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中明确写到“未来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农、林、渔(业)’都获得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看来,这是大势所趋,必须朝此方面努力。
其三,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小、仍处于“初级阶段”,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更小,其增长速度与份额都相当有限。中央企业的投资额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七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任务更加迫切而艰巨。与大型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具有很多自身优势。主要是民企体制机制灵活、“船小好掉头”,其把握商机、风险管控、承担责任的意识更强,一旦投资不慎,一切风险由民企自担,无处转嫁;加上民企自身的特殊地位,其经营者更加具备吃苦耐劳的韧劲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其在海外投资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面临的困难比“引进来”更为艰巨,需要政府、商会等中介机构、企业各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在“稳中求进”的形势下,创造条件帮助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
(发言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香港中国商会主席、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