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传统之中,武士是战士,是军官,同时又是行政官员,是高级知识分子。著名学者笠谷和比古认为,武士具有双重角色的特性: 既追求战士名誉的勇猛,同时也致力于管治的稳定。而正因为这种矛盾的特性,最终在幕末动乱之中,成为动摇幕府管治的重要力量。

江户时代的武士身份为世袭制,按血源与门第划分阶级。也就是说,虽然武士是四民之首,是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是幕府的基石,然而武士之间也有阶级的高低之分,下级武士在人数上,占了武士阶层的绝大多数。

然而下级武士长期只能从事低职位,低收入的工作。据统计,下级武士每年的收入只有约三十五石,与当时的贫农收入大致相若。在没有领地,也不准耕种,在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武士的生活其实相当艰苦。

另外,在世袭制之下,社会的阶级观念精神根深柢固,而阶级流动性限制极大,商人拥有丰厚家产而地位低微,农民受教育后也不能成为武士,下级武士也晋升无门。

武士处于保护传统与打破传统的矛盾中争扎,既想维持四民之首的身份优势,又同时期望打破世袭制的限制以提升地位。

黑船来航以后,幕府对外对内都进退失据,既无力抵抗外国,同时又无法取得朝廷与以水户藩为首的强藩对开国政策的支持,国内尊王攘夷思想盛行,都为打破传统世袭制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在安政大狱以后,下级武士乘时而起,并为幕末动乱揭开序幕。